课外研学讲座——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概况

时间:2011-04-13浏览:4337

探求科学奥秘 展望科技前沿 拓宽知识结构 促进学科交融

东南大学课外研学讲座

                                                        

讲座名称: 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概况

报告人:     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昊   博士

报告人简介:先后参加了“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软件系统”(国家“九五”攻关计划),“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设计”(国家工程中心再建计划),“基于低功耗内建自测试的可测性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手持信息终端SoC”(国家“十五863”),“基于目标产品的SoC芯片设计及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招标项目),“无线传感器网络SoC芯片设计”(国家“十一五863”)等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其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SoC芯片体系结构和设计。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2位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设计》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软件系统》,申请发明专利四项,已获授权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讲座内容介绍: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1117,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和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应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增强、应用水平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良性发展格局。在产业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成与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方面要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国际重点领域形成物联网的规模性应用,对产业形成巨大的带动作用。安全保障方面,集成网络和重要信息安全防护水平要提升,重点和关键应用要安全可控,形成与物联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能力。

 

讲座时间: 2011415日(周五)晚18:3020:30

讲座地点: 九龙湖教三-205

欢迎全校各院系、各年级学生踊跃参加

                    

                                     东南大学教务处

                           东南大学科技处

                                            课外研学讲座活动指导中心

                                              东南大学学生科技协会

                                                 2011年4 月12

备注:听报告(讲座)后,请如实填写讲座现场发放的《学生聆听科技、学术报告学分认定书》并提供后续研学材料(如:评论、文献综述、读书报告或报告人要求的文字材料等),经学生所在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认定后可获得0.30.5个课外研学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