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一、 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的创建,可追溯到1923年我国最早设立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技术专 业。经过历代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科目前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学科将创建国际一流学科作为近期自身发展的定位,致力于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营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氛围,围绕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展开研究;并始终将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专业人才、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研成果、引领我国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超前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二、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32人,副教授25人,IEEE Fellow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近20人。本学科多人在本领域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并在国家重要科研决策机构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担任职务,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组长、IEEE等诸多著名学术刊物编委等。2014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并先后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依托本学科建立的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核心基地之一。自1996年正式开放运行以来,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其它高校及企业承担了3G4G5G6G移动通信国家级重大项目,输出了一系列国际标准提案,获得通信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我国移动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IEEE通信协会伦纳德·亚伯拉罕奖、IEEE莱斯奖等重要奖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密切结合学科的应用优势,在江苏省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创建了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内7所高校及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等,参与发起成立了“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了“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一流学科基地,成果服务于国家多个重大、重点工程,并辐射至国内外50余家著名企业。

本学科也是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移动通信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植根于国内久负盛名、曾为国家培养出14位两院院士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秉承止于至善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一批杰出人才并逐渐成长为企业及国内外的核心学术研究及技术研发骨干。

移动信息网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方向。20237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亲临6G综合实验室考察并与实验室师生亲切交流时指出:“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更加激发了实验室全体科技人员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勇挑重担、勇于奉献的坚定信念。

本学科秉承“两个率先”的发展理念—率先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重要贡献、率先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突破性成果,始终坚持以无线与移动通信为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努力建设本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环境与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强化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的超前研究,通过开放合作促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我国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1)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是近年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源泉,本研究方向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带动和促进学科整体发展,重点致力于网络虚拟化与云化、DOICT融合与AI内生网络、确定性网络与无线接入、泛在通信与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方面的研究。

2)宽带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重点研究宽带无线信道建模与数字孪生,多载波与多天线宽带无线传输,发挥基础理论的创新优势,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3)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中许多关键技术归结为信号处理问题,本方向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重点,注重源头创新和学科交叉,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力争在无线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时空频信号处理、生成式AI与非线性最优检测等方面取得突破。

4)移动通信核心器件与芯片: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向高频化、智能化、光电混合化方向发展。本方向将开展探索高频及光电混合电路集成设计理论与技术;探索基带处理共性技术架构以及基带芯片自动设计与灵活配置的理论与技术,支撑轻量化基带系统设计。

5)信息理论与编码:

信息理论是现代通信的基础,信道容量分析、特别是超短码长通信信息容量分析,为超低时延可靠无线通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方向结合宽带无线通信新需求,重点在MIMO超低时延的可靠通信理论、确定性无线传输与空时二维信道编码等方面进行创新。

四、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支持的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入选江苏电子通信领域唯一的“重中之重”学科;曾荣获我国历史上首个国家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一批教材曾长期作为我国工科院校的基础教材。201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列电子通信领域第一位;本学科入选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学科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牵头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技术荣 获 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有关普适 MIMO研究获国际通信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 2011年度 IEEE莱斯奖,标志着学科基础研究跨入国际前沿;牵头承担国家 863重大项目, 联合多所高校及企业,完成了我国第一个3G/4G/5G移动通信外场试验系统等;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关分布式MIMO与无蜂窝组网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突破CMOS器件效率、温度与噪声特性技术瓶颈,所研发的毫米波集成相控阵关键技术性能大幅领先于国际同类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多个重大、重点工程;所承担的6G重大、重点研发任务先后创造出多个无线传输速率及频谱效率世界最高纪录,成果多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等。先后牵头承办了IEEE的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旗舰国际会议,如 IEEE ICC 2019IEEE WCNC 2014等。

本学科所取得的代表性重要科技奖励包括:

  •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荣获2014年度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 分布式组网与协作传输理论及应用”荣获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荣获201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大规模光载MIMO认知通信系统架构及数据传输优化技术”荣获2016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物联网环境下面向服务的虚拟化协同网络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CMOS毫米波芯片与大规模集成相控阵及应用”入选2020年度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并荣获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 “360~430GHz频段100/200Gbps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入选2021年度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 高国产化率毫米波室内分布式微基站”入选2022年度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 大规模MIMO物理层技术体系创新及规模应用”荣获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计划无线通信协同创新中心

光载太赫兹无线传输实验系统


6G TKμ端到端实验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