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室概况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8月份,由原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雷达信号处理课题组人员组建。2015年8月,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共建“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雷达部雷达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的愿景是成为国内知名的雷达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研究中心。
实验室目前有3名教师:邓振淼副教授、张贻雄副教授、刘慧助理教授。还有2名工程师,3名博士,16名硕士,共计26名科研人员。实验室长期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团队近年承担了包括863军口项目、总装预研基金等重大课题,近三年内课题经费达到500万左右。
实验室负责人简况:
邓振淼,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工作。2010年11月至今在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参与了XX雷达信号脉内分析算法研究、航天863“高精度XX定位技术”。在博士后期间,主持了课题“相参脉冲多普勒频率及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估计算法研究”,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在南京十四所工作期间,参与总装十一五“XX相控阵雷达”课题和973课题“XX相控阵雷达对XX的探测、跟踪和识别的基础问题研究”。邓振淼同志是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和IEEE Tra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Systems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学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杂志审稿人,有多篇论文发表于IEEETrans.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System、Signal Processing、IET Signal Processing、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重要核心刊物上,并有多篇文章被SCI和EI收录。
2. 招生条件
211或985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或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3. 博士生待遇
厦门大学博士生由学校每个月统一发放补贴2500元,实验室每个月再发放补助2500元,此外参与项目的博士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发放相应的项目奖金。
实验室给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提供相应的奖励(主要工作由导师完成,学生挂名的文章除外),以学生为主发表的学术论文JCR一区15000元/篇,JCR二区10000元/篇,JCR三区5000元/篇。
4. 厦大招生简章
2016年入学的博士招生简章将于近期公布,具体的报名方式、流程和学制等信息请关注最新的厦门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网站:http://zs.xmu.edu.cn/news/clist/52.html。
5. 联系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及近年的科研情况发送至dzm_ddb@xmu.edu.cn
联系人:邓老师
电话:1890605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