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的目标 坚定的意志 勤奋的精神

时间:2018-04-04浏览:881

远大的目标 坚定的意志 勤奋的精神

原校长 陈笃信

  我和吴伯修先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既是吴先生福建泉州的同乡,又是吴先生的学生和同事。在泉州我的长辈和吴先生早有交往,我1954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入学后就常去拜访吴先生直到1995年先生去世,历时41年,吴先生一直视我如子侄。对我十分关怀,在我1962年结婚以前,几乎每年过年他都请我到他家吃年夜饭,让我倍感温暖。

  吴先生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和勤奋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我的二姑她今年98岁,比吴先生小两岁,我二姑1938年考取厦门大学,吴先生在同年考取西南联大,她告诉我,吴先生虽然比她早两年就高中毕业,但吴先生声称他非被清华录取,别的学校不读,但吴先生知道清华录取要求高而路途远,所需旅费也比就近读厦大高,所以吴先生花了两年积累路费提高学业水平。终于如愿考取当年已三校联合的西南联大。

  吴先生还曾告诉我,他到昆明去上学当时是日本侵华时期,当时交通十分不便,有时要坐在火车车厢顶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丧失生命。由此可见,吴先生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勤奋的精神。

  我作为吴先生的学生,是从听他讲授的“接收设备”课程开始的。解放后学习苏联按苏联的教学计划实施无线电专业最重要的两门专业课“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就是由系里学术水平高的钱凤章教授和吴伯修教授首先讲授。我毕业后留校工作,开始分配到由钱凤章教授当主任、吴伯修教授当副主任的“无线电设备教研组”工作。当时教授们开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吴先生组织几位教师研制“飞点扫描电视成像系统”,我也参加其中电源的制作,我们终于看到底片上的影像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这个系统还送到北京参加高校科研成果展览。1959年无线电设备教研组又分为“无线电接受教研组”和“无线电发送教研组”,我被分配到“无线电发送教研组”,从此在业务上师从钱凤章教授,而没有跟随吴先生继续发展。

  吴先生在“接受设备”授课,有人继承之后就开始从事通信理论和设备的研究工作,开出“信息论”等新课,主持与7145合作的“微波通信设备”项目的研制开始发展无线电系的通信学科,由于他的贡献,他成为我国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是我系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的博士生导师。他领头创建了通信与电子系统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他培养了50多名硕士博士,这些学生在全国许多单位担任重要职务。吴先生的一生对我系和我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和敬仰。(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