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芯到中国心 21岁团代表申怡飞的5G探索之路

时间:2018-09-19浏览:1849


十八大代表申怡飞。本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张潼) “对党中央的致词,我做了详细的笔记。致词中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感触很深。作为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在中国电子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应该扛起责任,学好专业,加强本领,把振兴移动通信和芯片产业的科技强国理想融入到个人志向当中,努力在青春时代不懈奋斗。”团十八大代表申怡飞说道。

  5岁上一年级,初中只上了两年,高二参加高考被东南大学录取,15岁生日当天拿到录取通知书,今年21岁的申怡飞已经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在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5G关键技术极化码的研究。2016年,中国主推的极化码方案已入选5G标准。申怡飞所在团队目前正致力于让极化码更快、更广的服务于通信网络中。

  用当下的话说,申怡飞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人生开了挂”。

  然而,从一名天资聪慧的少年成长为极具家国情怀的科研工作者,申怡飞并未走捷径。

 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15岁上大学,少年申怡飞带着同龄人的懵懂考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申怡飞边玩边学,成绩在班里尚属中上游;到了大二,课程增多、学习难度增加,申怡飞渐感力不从心。在大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当惯了“学霸”的申怡飞2门考试不及格。

  了解到申怡飞的情况,院团委书记纪静特意找申怡飞聊天。

  “老师,您是不是想跟我谈考试挂科的事儿?”申怡飞带着心中的疑惑问。

  “如果聊天过程中,我跟你聊了成绩,我就请你吃饭。”纪老师笑着对申怡飞说。随后,纪老师向申怡飞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在和老师的讨论中,申怡飞逐渐放下浮躁,重建对学习的信心,踏实走上了科研之路。

  大三结束,申怡飞的成绩实现了大逆袭,19门课程分数全部在90分以上,其中8门课程拿到绩点满分,成为该学院十年来唯一一名拿年级第一的少年生。

  2015年9月,申怡飞以专业推免生综合成绩第一的身份被保送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


怡飞在团十八大分组会议上发言。本人供图

 用中国心造中国芯

  申怡飞所在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两个大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与这两个学科密切相关的产业就是芯片产业。

  不久前,中兴通信被美国制裁。在中美不断谈判下,美国对中兴的七年禁令暂时解除。但中兴事件却暴露了中国在芯片产业上的被动局面。

  其实,早在2015年的一次研讨课中,申怡飞就从老师张川的口中获知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落伍:从学术上看,全球最顶尖的集成电路会议ISSCC每年在全球收录近300篇文章,但是以中国大陆为单位发表的文章仅占1%;在产业上看,中国在大部分领域的国产芯片占有率很低。

  “在这样受制于人的局面下,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主动站出来,做行业的开拓者,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申怡飞说。

  斗志昂扬,也任重道远。申怡飞深知,制造一颗芯片,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十几个工艺环环相扣,更需要漫长的科研攻坚期。在情怀与现实面前,很多人被现实打败,但申怡飞一直目标坚定。

申怡飞(右一)与其他团十八大代表。本人供图

 师出名门 做有情怀的科技工作者

  “我对科研的理念得益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申怡飞口中说的老师,有三位不得不提。

  第一位是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4G掌门人、中国5G专家组组长尤肖虎。研究生阶段,申怡飞师从尤肖虎进行5G极化码的研究。

  “在90年代初,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自主科研近乎空白。刚刚 30岁出头的尤教授就下决心把发展中国移动通信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才有了现在4G全面商用的民族自信力。”申怡飞说。尤肖虎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国家通信事业上的情怀,让他感动不已。

  此外,申怡飞的指导老师张川也让申怡飞感受到科研人应具备的责任心。申怡飞的指导老师张川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14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东南大学创立了LEADS课题组。目前,申怡飞是该课题组的一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张川不仅在专业上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更主动担起了树立青年学生理想,培养青年学生使命感的责任。

  “在LEADS课题组的组会上,张老师以大讨论的形式,让我们理解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如何引领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发展,让我们对科技创新抱有紧迫感与责任感。”申怡飞说。

  2018年,申怡飞担任江苏发展大会志愿者,负责姚建铨院士的接待工作。姚建铨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对中国激光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天早上六点半,我去接姚院士,本想让年近80岁的他多休息一会,就晚点按了门铃。没想到姚院士出来说‘我四点钟起来,刚刚做了一份学术 PPT’。这种对科研事业矢志不渝的投入精神对我的激励很大。”申怡飞说,在姚院士的鼓励下,他坚定了在电子信息领域钻研下去的想法。

  “老师们的经历和精神,深刻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也塑造了我的科研精神。思想力量高于技术力量,思想力量带动技术力量。”申怡飞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中国芯片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我的历史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