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亦破浪 断冗以迎机 ———访深圳市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光宇

时间:2018-11-13浏览:2100

本文作者:秦胜楠,转自《东南大学报》 1381期 2018年11月10日

校友简介:  

   潘光宇,汉族,1967年5月3日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工作于深圳京华电子股份公司经营部、工程部,现担任深圳市京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关键词:

    坚决前瞻思考

企业名片:
    深圳市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深圳市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注册于2003年,是一家集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现阶段主要开发面向21世纪市场的高科技信息电子产品。经营电子通讯产品、电脑软硬件等方面的生产和销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征身份的大哥大逐步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智能手机,兴起的移动设备冲散了缠绕的磁带。在这场信息领域的变革史中,潘光宇和深圳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崭露头角到稳定前行,有一路高歌也曾改弦更张,见证和参与了这场时代秀。
  初见潘光宇先生时,他健壮的身材、挂在脸上的笑容和充沛的精力让人过目不忘,介绍起企业发展历史如数家珍,令人惊叹于他优秀的记忆力。采访时打开话匣子的他很是健谈,说起自己、说起这个行业,这样娓娓道来……勤慧晓理敢为先潘光宇本是浙江宁波人,父亲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随父亲单位调动来到南京的潘光宇自小浸润在燕子矶化工厂周边的环境中,对化学充满了兴趣,化学成绩也非常优异,在宁海中学读书的他几乎每次考试都能以超过第二名50多分的水平遥遥领先,高三时还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一心想考回浙江大学化工系,与民国时期前辈一样,走上科技救国、技术救国的道路。然而求贤若渴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张锡昌老师对他说的话改变了他的想法———“只要你的分数超过学校录取线,就让你来无线电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无线电系,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北有清华,南有南工”的赞誉,并且无线电知识的应用领域可以不受国家工程的范围限制,为个人的就业提供广阔的发展选择。面对这样一根橄榄枝,潘光宇接住了,他也不会想到,曾经活在脑中的开在动荡年代的无线电“修理铺”,一点点变大,成为了今日的深圳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998年,本来准备留在南京做代培研究生的潘光宇因为政治考砸,阴差阳错去了位于华强北街的深圳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华公司)。京华公司由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1980年成立,于1993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股份制企业,是深圳最早成立的企业之一。
  在经济特区,潘光宇和同学们经历了崭新又鲜活的的市场经济观念的教育。尽管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还相当稀缺,但在各企业全心全力搞经济发展的深圳,在这样一个只看能力,不看学历、经验、年龄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是从最基层做起。潘光宇在京华公司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车间打螺钉,三个月之后他被分配去修理单板,凭借着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和优秀的修理技能,在年底他被抽调做产品定型认证,很快就进入了总师办。在总师办的半年时间他学到了企业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毕业一年的时候,他成为了生产一部部长,22岁就管理着200多号人,随后又因为出色的交际和管理能力被调到经营部。
  经营部的潘光宇在管理中发现,由于货物的滞销,华北地区的资金占用非常严重;但他几次反映情况都没能得到重视。直到1993年,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压力让潘光宇下定决心,到北京去亲自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提出申请,在北京开子公司,用自己的想法降低资金占用,增收效益。
巧思嘉行试华北

    获得批准之后,潘光宇来到北京,在1993年成功注册了深圳京华电子北京分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当时深圳的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深受欢迎,但华北地区离深圳甚远,国内物流的短缺会大大限制货源,进而影响销售;而一旦克服这个难题,利润将会非常可观。潘光宇走遍了华北的市县考察市场,很快,他将目光对准了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湾里庙,经过多方游说,在那里创立了华北第一家电子批发市场,又租了一个可以开进火车的国家仓库,通过京广线,解决了从广东到华北的货物运输。石家庄作为交通枢纽,到北京、天津、济南、西安、太原、郑州这些交通枢纽的距离都相差无几,非常方便通过汽车来再次转运。金九银十(9月份学生开学,10月份国庆,都是消费旺季)的时候市场情况印证了他决定的正确性。
  尽管解决了货源的问题,物流短缺的情况下,送货仍然是一件苦差事。潘光宇回忆说,曾经住在北京城内北太平庄的他们,需要踩着大板车哼哧哼哧地送货到西单。直到来北京的第二年,他才咬牙买了辆七万块的天津大发小型面包车,经过逐渐积累利润,才渐渐地给所有业务员都配上了面包车。1993年到1998年,他们的住处经历阜城门外、北太平庄、德胜门、安定门、三里屯的数次变迁。五年不易,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随身听和代理销售的德生收音机的销量都非常好,并且逐步形成了华北地区的销售网络。
  然而时代的冲击不允许任何人一劳永逸。在1998年、1999年收录机整个行业彻底崩盘,VCD、DVD也作为快速的过渡也泯于科技浪潮,察觉到市场这一变化的潘光宇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全部放弃华北贸易批发,回到深圳再创业。
时来天地皆同力

    旧的产业垮掉,企业将何去何从?从北京回到深圳的潘光宇先后兼任京华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总经理助理。面对更新换代的发展形势,潘光宇主动请缨,担任总工程师一职。2000年,“病急乱投医”的企业在高交会上买了一个可视化电话的项目,五个月就干不下去了。对于这样一块烫手“山芋”,潘光宇的考虑是:不急着否定,试一把看看行情和效果,如果不成就只好“心狠手辣”腾笼换鸟。
  潘光宇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成立京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团队、做新产业和新打算。一年半时间里,疲于项目的公司每个月都不得不外借20万左右的资金给项目组成员发工资;但最终如同世界各地做可视电话的项目一样,成果并不理想。面对这样一个“植物人”项目,年轻的潘光宇当机立断,毫不拖泥带水地把旧的体系全部拔除。结合京华公司现有的资源,他另起炉灶,成立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选择了数码录音笔作为新的研究发展领域。
  新的项目下,团队里仍有大批“老人”,他们和潘光宇几乎同时进入京华公司,和他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京华陷入困境时,也相当拥护潘光宇的这一选择。虽然技术素养其实并不高,但是他们肯吃苦,服从管理。经过重整的团队结构完善分明,老员工侧重生产管理,保证质量,开发人员设计创新,干部站位高、工作主动,逐步成为了产业优势。
  从最初买香港方案踏足录音笔领域,到外引人才成立独立工作室自主研究方案,实践证明潘光宇的抉择是正确的,京华公司的数码录音笔不久成为了全国性价比最高的录音笔。
  以录音笔为突破点实现项目的“死而复生”后,潘光宇又围绕mp3实施数码领域的下一步安排。曾经京华公司拿到的都是经香港商人的“二手利润”;脱离香港方案的限制之后,京华公司需要在世界会议上独立拉取外商资源。说来幸运,在一次香港电子展上,摊位偏僻的京华公司已经收摊,错过了一个在摊位前徘徊的欧洲客户,幸好一个朋友在场,留下了客户的联系方式,而潘光宇把握机会,在之后的见面中和经理顺利地谈下了与PackardBell的这笔生意,一年通过这次代理销售产品36万台,净利润几百万美金,并从此打开了欧洲市场。
  说起这段往事,潘光宇笑称自己走了“狗屎运”。事实上每一次展示前,他们都进行充分的市场考察,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外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努力的他们来说,这只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好诠释罢了。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紧随行业发展和市场,千禧年之后的潘光宇每年都要去日本的秋叶原考察市场产品,结合国情思考企业发展,之后的几年去韩国首尔,再后来又去汉诺威的一些展览……他说,现在只要看看华强北街就够了,因为深圳的华强北就拥有全世界最前沿的产品技术。今时今日,相比那些同在华强北只能靠出租房子吃饭的老电子厂,几十岁的京华公司仍然具有相当不错的规模效益,而新生的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有着不输新企业的创造力。
  目前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定位是通用消费电子做出口,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比如大规模制作的平板产品;另外面对特定领域和人群做录音笔,细分市场,确保公司在特定行业的地位。在这两个维度上公司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拥有全深圳最大的平板出货量,并包揽了全美沃尔玛的平板;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产品质量,在录音笔销售领域也坐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一家公司能否真正地长久发展,主要看其可持续发展性”。在京华第三十年的潘光宇介绍道。京华所经历的技术从电感、电容、线圈、磁棒、中轴这些电子元器件的调试,用一条条捻出来的胶带纸拍线路板的照片,到用一颗小小的芯片搞定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见证了磁记录到光记录,再到数码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在迭代速度相当快的电子行业,电子产销售生命周期只有一两年甚至一个季度,每年价值自动贬损15%以上。因此风险控制至关重要,资金周转、应收账款库存管理,维持资金链的稳定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做好的事。时至今日,潘光宇依然坚持八个月及以上的库存自动做账为零,用来判断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看领头人。”作为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潘光宇,考虑到企业员工无法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为了鼓励创新,激发企业潜力,他每年会设立五个项目,每个项目100万的投入,十个人的编制,项目失败不会追究责任人。这样,如果失败,烧掉500万对他来讲并不构成负担;如果成功,就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发展成为新的产品。
  此外,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几年前也已经面向人工智能进行了部署,尝试了美容面膜、卸妆机、加湿机、光谱美白等产品应用,在时代的风浪中,认真而敢拼的他们交上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答卷。
  回顾三十年企业生命历程,展望未来,京华公司兼具“博物馆”般的经验和“新生儿”般的活力,而作为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领头人的潘光宇紧紧咬住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与时俱进、果决前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企业乘风破浪,不断强大。相信未来,京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