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时间:2025-05-20浏览:10

2025年5月15-16日,由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协办的2025年“6G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国际研讨会(6GCMM 2025)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这是该国际研讨会第四次举办,也是东南大学123周年校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3周年院庆的学术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旨在积极推动6G无线信道的新理论、新方法,共同探讨面向6G/B6G的电磁信息论与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建模的最新进展。会议同时进行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同时参与达1500人,累计观看量达5万人次

大会开幕式由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承祥教授主持。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朱洪波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教授,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分别进行开幕致辞。


(大会开幕式)


(大会合影)


大会邀请了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界、工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包括16场特邀报告及圆桌论坛。上午8位专家进行特邀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纽约大学Theodore S. Rappaport教授分享了无线信道测量标准化与AI应用研究的进展;国家杰青、IEEE Fellow、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艾渤教授进行了MIMO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的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秋明教授进行了多无人机低空通信信道测量研究的报告;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IEEE Fellow、东南大学曾勇教授进行了基于AI的信道知识地图构建的报告;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浙江大学沙威教授进行了3D全息MIMO自由度及容量极限研究的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承祥教授进行了面向6G/B6G的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测量与建模的报告;同济大学Jose Rodríguez Piñeiro教授进行了非地面网络多频段杂波损耗测量与建模的报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祝倩博士进行了基于多端口天线的MIMO系统研究的报告。

国内外专家特邀报告(上午)


下午8位专家进行特邀报告。南京邮电大学刘芫健教授进行了基于智能射线追踪的太赫兹信道建模的报告;成都坤恒顺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永刚先生介绍了卫星对地信道模拟器的报告;是德科技生力先生介绍了实现增强型6G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的报告;恩艾仪器(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沈晨先生进行了下一代无线模拟器的报告;IEEE Fellow、瑞典皇家理工学院Emil Björnson教授进行了近场空间频率与自由度的报告;IEEE Fellow、意大利比萨大学Luca Sanguinetti教授分享了6G MIMO研究进展的报告;IEEE Fellow、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Marco Di Renzo教授进行了RIS信道电磁一致性建模与优化的报告;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Harald Haas教授进行了6G无线光网络的报告。


国内外专家特邀报告(下午)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吴希平教授与特邀专家窦建武博士、朱秋明教授、José Rodríguez-Piñeiro教授、生力先生就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测量与建模、数字孪生在线信道建模、信道地图构建、未来无线信道研究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圆桌论坛(下午)


未来无线信道向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演进,对信道建模、容量分析、天线设计、信道地图构建及传输系统设计等提出挑战。与会者围绕6G/B6G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测量与建模展开了深入探讨,对于电磁信息论、6G/B6G信道模型标准化、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融合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东南大学和信息学院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深化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协同合作,激发了诸多创新思路与合作契机,为全球6G技术研究领域的广大顶尖学者专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进而加快6G无线通信网络标准化进程和网络部署步伐,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指明了方向。


(闭幕式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