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s-Signals-Systems》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1-08浏览次数:4060

开课申请

教务处: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信息学院进行了国际化的本科教学实践。自2008年以来,我们每年邀请瑞典BTH大学Wlodek教授每年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一门综合性的课程-(SensorsSignalsSystems:传感器、信号、系统)。本课程共32学时,全英文授课,课程内容新颖,既有理论、又有实验,还有报告及答辩,教学方法新颖丰富,既有课堂讲授、又有头脑风暴、集体讨论,还有两人一组的高强度讨论。

课程的中方负责教师为我学院的赵洪新副教授和张慧讲师,外方教师为Wlodek Kulesza, 是瑞典BTH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测量科学、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控制工程等,2004年受聘为东南大学客座教授。中方教师负责:1)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成绩上报;2)先导内容及补充内容的课堂教学;3)实验装置和器材的准备;4)实验教学;5)学生答疑;6)部分报告和作业的批阅;7)与外方合作进行教学。外方教师负责:1)课程整体内容选择;2)课堂教学;3)部分报告和作业的批阅;4)课堂讨论和头脑风暴的组织;5)学生答辩的组织;6)考试的实施;7)两人的小组讨论;8)其它。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为三年级本科生,学生自由报名,从中选择专业和英文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人数约16人左右。根据协议,Wlodek教授每年3月到5月到东南大学11周,课程从每学年第三学期第一周开始,到16周结束。Wlodek在的时候,周课时需要安排两次,每次两个学时,其中一次需要用电工电子学实验中心的机房,或者是两人的小组讨论。上课时间最好是下午或晚上。

 

 

 

(课程编号                  学分-学时-实验 3-32-12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Sensors-Signals-Systems(传感器、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开设的一门教改课程,作为Seminar课外研学课程,面向三年级本科生设立,意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由中外(瑞典)双方教师合作讲授,以外籍教师Wlodek教授的英文授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和论文撰写环节。中方教师主要负责有关先修知识的讲授、实验和论文辅导工作。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努力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物理量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传感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实验平台,采集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5、  训练学生在时域和频域建模的能力。

6、  训练学生使用Matlab对整个测量系统建模和仿真。

7、  训练学生使用英文撰写规范格式的实验和分析报告。

8、  通过现场讨论会以及和外籍教师一对一交流的形式(“头脑风暴”),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外籍教师采用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大部分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因此,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先修知识,具体包括:信号与系统、时域和频域变换、基本物理知识、基本电路知识等。

三、上机实习要求

学习使用软件Dspace进行电路控制和数据采集工作;学习使用软件matlab进行测量数据的分析工作和系统建模及仿真工作。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测量系统的电路结构的能力

2. 计算能力的培养:培养使用计算机,使用数据采集软件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英文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撰写报告、参加讨论会(“头脑风暴”)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科学问题的习惯。

 

 

 

 

五、建议学时分配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先修知识

4

 

 

 

传感器基本理论

2

 

 

 

传感器的基本属性

2

 

 

 

频域和时域数学模

2

 

 

 

Matlab环境下的建模和仿真

 

 

 

6

传感器测量系统实验

 

 

6

 

撰写英文报告

4

 

 

 

讨论会(“头脑风暴”)

6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上机成绩+结业报告成绩

平时成绩占20

实验与电路测试考核占25

结业报告成绩占55%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Mc Ghee, J. / Henderson, I./Kulesza, W/Korczynski, J: Measurement Science for Engineering. Lodart,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