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0年引进人才计划:
要求:博士学位,年龄35岁以下
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人数:5-7人
待遇:在武汉市高校中偏高,学校正在修建引进人才住房(校内),单价:1800元/平方米 (按使用面积计算)
联系人:刘玉 老师
联系电话: 027-67842854,027-67842815,13307100282
联系EMAIL: ee@scuec.edu.cn (最好投电子简历)
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0万平米,学校馆藏图书26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学校现有55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21402人,折合学生数达到22657人。教职工18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93人。教师中,现有正副教授547人(其中首席教授2人),博士、硕士导师26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8人,省部级专家32人,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9大学科门类的58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有覆盖10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44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2005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3门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余项;教学科研人员出版各类著作近200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约60000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目前,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学、La Crosse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加拿大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德国路德维希堡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文理大学、文教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全州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大学,法国波尔多四大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2008年我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学研究,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
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2007—2008连续4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获得“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
中南民大人在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断推动各项事业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的物理系,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4年,物理系设置电子技术专业并开始招收首届学生。1988年,物理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成为学校最早设置的工科院系。2001年初,学校将原来的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合并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10月,由于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成立新的电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原来的电信学院分离另立学院。
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06人。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离子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硕士研究生78人。在本科教学上,学院设有电路与系统、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大学物理7个教研室;实验设备和办学条件优良,建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验室,下设32个分室,实验室总面积1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并成立了专职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学院还建有8个研究型实验室: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实验室、无线通信与通信信号处理实验室、光通信实验室、宽带交换实验室、现代电子技术、激光光谱实验室、等离子体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工程中心,为广大师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专业资料室拥有中、英文图书10万余册,中文专业期刊131种,英文专业期刊45种。
学院拥有一支团结奋进、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现有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6人,副教授2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有硕士学位教师29人,其中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2008年入选新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组专家;有硕士生导师14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全力提高办学层次,近期准备申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启动了“电路与系统”硕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的筹备工作。学院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任务,近3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2项和20余项横向项目,在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激光光谱、电力电子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学科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学院学术氛围活跃,学术研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部级鉴定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仅在国际、国内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超过150余篇。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缘、专业等方面配置合理,发展态势良好,作风严谨、敢打硬仗的优秀教师团队(或精锐之师)。
多年来,我院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如何让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上受到科学系统、严格正规的训练是我们办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学院千方百计地争取经费,对3个专业连续3次成功申报国家财政专项1400万元,先后建设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思路,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创新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中,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目标明确,定位于重基础、重应用、重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以及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评奖活动中,我院学生捷报频传,近5年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励107项。仅在刚结束的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此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德、智、体、美上得到全面发展。如连续举办六届的“求真杯”系列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早已成为电信学院的一个品牌;在学校运动会上,我院学生摘金夺银、取得了骄人战绩,已连续多年摘取了男子团体冠军、总分亚军的奖杯,充分展示了电信学子的阳刚之美;电信学院文工团每年2场高水平的汇报演出,一改理工科学生严谨有余、才艺欠缺的形象,不仅让学校广大师生难以忘怀,还经常被新闻媒体或者兄弟高校邀请友情客串。活泼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院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宽广的就业领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雄踞全校前列,即使在因受全球金融危机而最困难的2009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5%,名列全校第一。学院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在2009年450名毕业生中,有109人考上研究生,其中70%的学生被国内著名的211大学录取,有40人被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85学校录取。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是电信学院的一大优良传统,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大力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倡导教师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强调教书育人在教学环节中的落实。学院十分注重管理建设,建立了一套具有学院特色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在学校享有盛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电信学院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院风,全院教职工爱岗敬业、爱院如家,涌现出一大批各级先进集体和个人。2008年,电信学院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国家民委第一次将此荣誉授予二级学院单位;在学校历届优良教风教研室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字;有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民委文明职工,1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党员,2人分别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关山度若飞,2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20年光阴目睹了电信学院几代师生艰苦创业、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值此因专业调整、新的电信学院成立之际,我们拥有了更多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热烈欢迎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来学院学习,在如诗如画的南湖畔度过最难忘的青春岁月;我们真诚期盼海内外事业心强、有团队精神的优秀同行来学院工作,为你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心,奋发努力,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