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支教旋律——记信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云燕同学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0-12-06浏览次数:6485

谱写支教旋律 

                                                                ——记信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云燕同学

 

青涩的梦想(梦开始的地方)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支教是一个有点神圣而又遥远的词,对于我选择去支教可能也存在种种的不解或好奇。其实,我一直想说:支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梦,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进入东南大学的第一个月里,除了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一样进行军训外,我还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而这堂课始终影响着我,鞭策着我,让我为之奋斗。记得,那一天,班主任带我们来到了一间空教室,在那间教室,我知道了支教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知道了正站在讲台上的我的班主任是东南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我也看到了支教地区的教室、宿舍,认识了支教地区的那些学生……班主任展示的图片、讲述的支教经历让我很震撼,当时我就有一种想去支教的冲动。但那个时候真的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只是简单的想想而已,觉得自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因为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梦。

信念助航(我要追逐我的梦)

    在东大学习的几年中,对支教我始终对支教抱着一种敬畏和憧憬的心态,就如一枚青涩的橄榄含在嘴中。在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有了一次重庆之行,那次旅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呆在农村。行走在那些地方,我发现了当地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的巨大差异: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一次的重庆旅行更是增加了我当一名支教志愿者的信念。所以,当9月中旬看到支教通知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的报名了。作为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看惯了江南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也习惯了这一方水土,对于内蒙地区,我只知道每当提到她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广袤的沙漠、沙尘暴、光秃的山头,但是我渴望去内蒙,渴望去实现自己的支教梦想。自然环境虽然是无法改变的,但别人都可以克服,都可以坚持下来,我想自己也一定可以,再说只有一年的支教时间,苦的话也就1年。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我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列车。

    初到内蒙,我并没有被这里的恶劣气候吓到,反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那广袤无垠的沙漠、尤其是那塞外高原上深深的沟壑,让我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支教的小镇人口不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远不如东部地区,但是在支教的一年中,我始终抱着尽心做事的态度,克服物质生活上和教学中的不便,争取把自己最饱满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尽可能让自己的教学生动而丰富多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回顾过去的一年,这句话让我感慨良多,我想正是因为这份信念才让我最终选择了支教,也正是这份信念让我顺利完成支教的工作。

感受内蒙热情(感受梦里的温暖)

    都说北方人豪爽、热情,待客有道。支教的一年,与学生、同事、当地居民的相处中,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内蒙人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记得刚到内蒙的时候,学校还没开学。我一个人在校园里闲逛,遇到一群新生也来熟悉校园。几句闲聊之后,他们就热情地邀请我这新老师参观这个西北小镇。正是这次参观,让初来乍到的我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我与这个小镇,与这些学生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同事们也不断的向我表达对我的友谊和热情。闲下来的时候,他们会跟我聊天,帮我熟悉当地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做了可口的饭菜,他们会想到请我品尝;假期的时候,他们会了解我的孤独,邀我加入他们的活动。正是他们,让我在迷茫时有人谈心,在孤单时有人陪伴,在思乡时感受到家的温暖。行走在内蒙,我第一次承受了哈达礼,第一次喝了银碗里的白酒,第一次盘腿坐在热炕上吃饭唱歌,内蒙人们的热情和豪爽深深的感染着我。古人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最想做的也是我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尽心支教。

 

积极工作(体会梦里的辛劳)

    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课,所以我努力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给他们讲很多课外知识,尽量让自己的课堂独具特色、与众不同。我教授的主要是一门副课《信息技术》,介绍的是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在听了当地老师的几堂课后,我开始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尽量使自己做到与众不同——挑选课本上比较基础和实用的知识讲解,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播放相关的课外知识,突出的是内容的实用性,让每一位来上课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我找材料让学生们看网络牛人的画图过程,他们目瞪口呆了;在学习照片处理软件时,我让学生们处理我帮他们拍的照片,他们乐了;旱灾了地震了,我找材料让学生们看灾区相关的视频,他们流泪了;学生们迷茫了,我拿来自己大学时候的毕业视频材料,他们有目标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急切地渴望带给学生和学校更多的东西,但是只有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我需要做更多。除了最基本的授课任务外,我还担任准格尔旗第九中学电教组教师培训员、科技创新大赛指导教师、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工作人员、第二课堂辅导教师等职务。所以,课下的时间也经常被排的满满的,苦过累过,但真的很充实。

    上课之余,我帮学生们做字帖。我用excel做田字格,用word排版,最后打印并装订。而且,字帖用的文字,是学生语文课本上的重要生字,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据说,这个字帖,帮学校节约了一笔资金。每天的晚自习时间,我也都会留在办公室,经常找学生谈心,也方便学生来问问题,帮助他们解疑答惑。在电教组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利用小组培训时间给计算机老师上课,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我还教一个叫二红的教职工计算机知识,她学的很认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把office软件全都学了一遍。

    当然,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点点滴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个层层选拔式的、全国性的比赛,在我去之前,在前任的支教老师的组织下,准格尔旗第九中学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这是学校举办的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我和其他支教的队友从这个活动一开始就对这个活动全权负责:活动策划组织形式,我们基本上是按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模式来组织——活动宣传、组织举办、总结,在其中每一人必然担当起了多重角色,既是策划、组织者,又是指导老师,还是工作人员。还记得一开始我们几个人在小镇上绕来绕去找可以喷图的商店,亲自制作活动的海报、宣传单页和报名表,让学生自愿报名;然后就是将学生分组,指定我们当中的一个来指导。很多学生都有着非常好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在这期间,我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完善他们的作品。比如,我会在网上帮他们购买小发动机、电线圈等这些他们需要的东西,会尽量让他们的作品更具有实用性。学生们对这个活动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使得我这个指导老师也萌发了许多灵感和发明创造的欲望。这个时候,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建议并指导他们去做。到最后评奖的时候,我们发现学校原来用来放置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的展厅太小,我们几个人对展厅进行了拓展,规划布局、找工人施工、粉刷墙面、布置展厅,最后把所有的获奖的作品全部搬进了新的展厅,看到在大家的努力下,摆满了学生作品的新展厅,几个人乐在其中,学校也为之骄傲。每当有领导或兄弟院校来访时,校长总会非常自豪的带领他们去科技展厅参观,看看那些来自孩子们的智慧结晶。但最高兴的还是那些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到展厅,被别人欣赏和认可,他们脸上总是挂着稚嫩而天真的笑容。

    其实,学习方面的指导相对来说是简单的,最难的还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小宝的农村娃娃,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成长的环境使得这个学生形成了孤僻、自闭的性格,心理非常脆弱。平时很少说话,也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作为一个男生,遇到问题还经常一个人哭。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主动约见了她的母亲,通过了解情况,我意识到小宝有着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必须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自此,我开始经常找他聊天,私下让他的邻桌在学习上帮助他,有时还交给他一些课外的任务去做,班主任老师也让他担任班级中的一个班委职务,主持班会,我们都希望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让他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大家一起成长。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他的自卑不见了,不会在人前发言而脸红地不敢抬头了。在后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也一直鼓励他参加比赛,想让他尽可能的多参加活动,与其他学生接触交流。中途,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笑话,他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我抓住他的弱点,努力让他克服心理问题,并不断鼓励他去完善作品。最终,他做的三件生活小宝物都很巧妙很有实用性,还在学校得了二等奖!小宝的作品被放到了学校科技创新大赛的展厅。颁奖会那天,我看到了小宝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从担当班委到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小宝逐渐从原来的自我空间走出,比原来的他多了一份自信和勇敢。时间还在推进,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相信小宝一定会克服心理障碍,向大家敞开心扉,健康成长。

 

收获喝彩(给梦画一个完美的句点)

    曾经,支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如今我已经从支教地内蒙重新回到了校园,开始了新的研究生生活,但是我想这段特殊的经历将永远被铭记。每当收到学生发来的信息,我就会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一幕幕,在准格尔旗第九中学的日子。我为自己曾经是一名支教志愿者而感到庆幸——我接触了社会,看到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状况,也了解了那里的人们的观念和态度,也为自己曾经的工作和努力而感到欣慰——我通过自己的工作给他们带去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理念。对于当地的老师、学生来说,每一届的支教志愿者可能都有着不同的姓名,但是所有这些人已经成为一个人的缩影,那个人的名字叫做支教大学生

    最后我想说,对于我们个人,支教不仅仅是用一年时间去体验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也是用一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份亘古不变的感情,更是用一年的时间去挥洒青春的激情、去打开崭新的人生篇章!

      (宋云燕口述,刘敏、赵之健整理)

 

                                                                                   东南研究生》记者: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