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出席第23届AAS/AIAA航天动力学专家会议总结-李维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18浏览次数:11791

赴美出席2013年第23AAS/AIAA航天动力学专家会议总结

 

李维铮

04010141

liweizheng1992@gmail.com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年一度的AAS/AIAA Astrodynamics Specialist Conference是由美国航天领域最权威的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与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 (AAS,美国宇航学会)共同举办的航天领域的重要会议。会议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举办的AIAA/AAS Space Flight Mechanics Joint Astrodynamics Specialist Conference,会议在1993年更名为AAS/AIAA Astrodynamics Specialist Conference。会议论文集《Advances in the Astronautical Sciences: Astrodynamics》是SCI检索与EI检索的重要检索源。

 

     我的文章《Telemetry Parameter Period-Based Anomaly Detection》有幸被大会录用,于201389赴美参加2013年第23AAS/AIAA航空动力学专家会议,并且在会场完成20分钟的presentation演讲。2013AAS/AIAA Astrodynamics Specialist Conference20138112013815在南卡罗来纳周希尔顿黑德(Hilton Head, South Carolina 29928)举行。大会共分28个分会,包含Nonlinear Modeling and Analysis Methods(非线性模型与分析模型)Earth Orbiters(地球轨道飞行器),Prediction and Uncertainty(预测与不确定性)等方向,共有近500名世界各地学者参会。

 

会议投稿

 

     我的文章题目是《Telemetry Parameter Period-Based Anomaly Detection》,来源于我的国创项目《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在轨卫星遥测数据异常报警新方法》,指导老师是信息学院孟桥老师。我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一种遥测参数异常发现的新算法。在卫星航天器在轨运行中,卫星测控中心需要分析从在轨卫星下载的遥测参数是否正常来分析卫星的健康状态,从而选择合适的算法是及时发现卫星异常的重要保证。针对现在普遍使用算法的缺陷性,我的文章利用卫星遥测参数动态周期特性,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新算法。这个项目开始于20124月,大二下学期国省创项目申报,联系到孟老师作指导老师,申报项目。之后在大二暑假与组员反复讨论方案,大三上半学期经常找孟老师讨论,孟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给刚刚尝试做科研的我们提供了方向。之后在大体方法确定后,我们反复实验以选择最合适的模型,中间也有几次放弃原来的方案,最终在大三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基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方案。

 

     在完成了这些主要研究后,下一部分就是撰写论文。撰写论文也是一项非常讲究的工作,同样的成果,经验丰富的人写可以投到EI,SCI,而写的不好的话可能只能投到国内一般甚至省级的杂志。在这期间,我也多次咨询孟老师,同时有幸联系到了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几个专家,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很有帮助的建议。我用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中文论文,之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翻译成了英文。最开始是将文章投给了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不过很不幸在3月份被通知文章被会议拒绝,当时自己也开始产生怀疑了,这个文章的价值是不是被高估了。之后调整心态,重新分析问题,文章修改后,投给了2013年第23AAS /AIAA航天动力学专家会议,加州理工大学举办的低成本飞行器会议(LPCM)以及 IEEE电子,通讯与控制国际会议(ICEC2013)。三个会议陆续在5月份发来了录取通知,考虑到会议的影响力与举办时间,我撤回了加州理工会议的文章以及IEEE会议的文章,决定参加8月份的AAS /AIAA航天动力学专家会议。

 

 

会议历程

  我的presentation被安排在812上午10:05Mission Operations(任务控制)分会场,为了留充足的时间倒时差与准备演讲,我在89凌晨离开北京前往南卡罗来纳

Savannah/Hilton Head机场

 

    从萨凡纳出来做shuttle前往会场,在注册中心已经有很多人了,AAS主席,来自普渡的Prof. Kathleen HowellAAS技术主席,来自NASA JPL实验室的Dr. Stephen BroschartAIAA主席Dr. Felix Hoots已经在注册中心帮助参会者注册。完成注册之后晚上主办方有一个early bird reception,之后回到房间准备第二天的presentation

会议注册中心

 

       第二天早上7点钟与同组参会者一起吃完早饭就前往会场,会议在8点钟开始。来自NASA JPL实验室的Troy Goodson做了题为《Navigation of the Grail Spacecraft Pair Through the Extended Mission at the Moon》的汇报,之后来自韩国的Min-Kun Chung教授,来自 a.i. SolutionsGeoffrey Wawrzyniak 与来自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Barbara Braun等人做了presentation。在底下作为一个旁听者,我感觉他们的报告真的是内容充实又天马行空,迸发着智慧的光芒。

 

早上开会前的交流

 

Min-Kun Chung教授的演讲

 

       轮到我演讲了,心情激动又紧张。我对于自己要讲的东西并没有担心,已经经过几十次的排练,早已烂熟于心。但是我对于自己的英语还是有一点担心,毕竟这是第一次用英语做学术性演讲,底下坐的都是业界的精英。不过随着演讲从introduction进入正题,我渐渐也忘了是在这么严肃的会场做演讲,渐渐地放松下来,最后结束的时候时间正好用完了20分钟。

会场外的当天演讲列表

 

 我的presentation

 

      在做完了报告之后是session break,所有分会场的人都到了大厅,有一些水果咖啡糕点,大家在一起交流聊天,气氛非常友好。

 

Session break

 

        在做完presentation之后的几天,我找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分会听了一下别人的汇报,国外的科研人员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做学术严谨而演讲气氛轻松,喜欢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与幽默的语言来阐述一个比较晦涩难懂的问题。但同时,他们的节奏非常快,也可能是参会者都是业界精英的原因,几乎没有太多引入,直接讲关键的问题。

  在第三天会议中间的session break,我在大厅坐着喝咖啡的时候,有一个马来西亚的学者找到我,说他对我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细节。他要了我的联系方式也给我他的名片,这是让我感觉非常惊喜,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之后我们也聊了一些,他是一个来自MEASET卫星公司的工程师,主要负责轨道控制方面。

       在会议的最后,我和AAS技术主席Dr. Stephen Broschart有机会聊了聊天。Steve在之前的会议准备阶段一直不厌其烦的帮我,我一直以为是个老头,没想到还是挺年轻的。我问了问他这个会议的情况,他也问了我许多国内的问题。

 

AAS主席Dr. Stephen Broschart合影

 

           在会议最后,主办方举行了晚宴,不算丰盛,但是可以和这些学者坐在一起吃饭已经是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情了。不过这些外国的学者在餐桌上和在讲台上完全像两个人,在餐桌上开起玩笑哈哈大笑感觉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其中有一个老教授还准备在10月份来北京参加国际宇航大会。

 

会议结束后的晚宴

 

                                                                        我的身份牌与会议议程书

 

       在结束了几天的会议之后,我就离开了南卡,返回北京。

 

会议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可以给我这次机会资助我参加这个会议,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我有机会了解到航空航天领域世界目前的状况,也有机会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有近距离的交流与接触。整个会议下来大概听了三十场汇报,有很多报告令我非常印象深刻,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做的报告,她设计了一个运用在航天器上新型的滤波器,可以比之前的滤波器效率提高很多。还有NASA一个研究组做的轨道研究,让我对于航天器在轨运行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有许多地方听不太懂。

 

       这次会议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我第一次有机会在来自世界各地顶级研究人员面前做英文的汇报。之前我做了将近一个月的ppt,反复练习了将近20次,但是当真正站在台上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紧张。最开始的三分钟时间一直都是在凭着之前的练习机械化地说,不过说着说着也就渐渐忘了紧张,到了后来说的就比较自如了,一直担心时间会超的问题也没有出现,我对于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

 

       这次会议也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希望以后可以在这方面做跟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