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02浏览次数:1215

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赛事内情通报及报名截止延期说明

各参赛队:

非常感谢大家对此次大赛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现将“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情况及报名截止延长情况通报给大家。

(一)关于本次赛事的组织与目标说明

本次大赛是在校领导郑家茂副书记与吴刚副校长的关心指导下,由东南大学教务处牵头,联合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科技园、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友会等多部门共同主办,并由东南大学创业研究与教育中心负责具体承办。

本次大赛的主要目标在于:

1、培养国内领先的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增强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选拔一批参加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与优秀创业人才;

3、发现高价值项目、高潜力项目,不论其赛事成绩如何均纳入“东南大学产业化项目库”,由东南大学创业研究与教育中心整合科技、金融、管理、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为入库项目进行持续精准孵化服务,加速项目迭代与产业化进程;

4、“东南大学产业化项目库”将定期组团向政府机关、创投机构、创业空间与产业园区、企业推介项目,目前中心已联络30多家创投公司并筹备“东南大学产业化项目库”首批项目集中推介活动。

(二)关于本次赛事参赛成员身份的注意事项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64号)的要求,此次大赛成员身份有一定要求:

1.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基本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 参赛项目201331日后工商登记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

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1610日之后毕业)。

3.成长组 参赛项目201331日前工商注册,或2013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

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1610日之后毕业)。

请参赛队伍注意申报人身份要求并构建合适的团队。

 

(三)关于本次赛事报名截止时间说明

由于此次大赛赛程较短,为了给予大家必要的准备时间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此次大赛,故本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从525日延长到65日,欢迎大家可以继续报名。

 

 

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运营组

2016/5/25

                           

 

 

 

 

 

 

 东南大学教务处

 

 

校机教201667

                           

 

 

关于举办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院(系)、学生会、学生科协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互相促进、转化作用,激发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热情,同时为选拔项目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决定于20155-6月举办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竞赛报名时间:201559日—2015525

参赛团队首先需要登录校内竞赛报名网址:http://srtp.seu.edu.cn-----学生学科竞赛系统,其次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登记。

各参赛团队还需要按照大赛章程规定提交商业计划书以及相关资料,材料请提交至  CHIEC@qq.com

 

 

 

附件:1.东南大学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章程

2.商业或项目计划书提纲

3.各类商业(项目)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东南大学教务处

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2016514  

       

主动公开


附件1

东南大学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章程

一、大赛目的与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落实我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64号)的要求,学校决定举办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大赛目的与任务在于培养国内领先的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增强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发现高价值项目和高潜力的创业人才,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二、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7.“互联网+”其它。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基本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3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1610日之后毕业)。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33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3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1610日之后毕业)。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201651日—525日)。参赛团队首先在525日之前登录校内竞赛报名网址:http://srtp.seu.edu.cn-----学生学科竞赛系统,其次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登记。报名时间为201651525

2.初赛阶段(201665日—610日)。各参赛团队在65日之前提交商业计划书以及相关资料,参加项目路演环节,商业计划书的格式与要求请见附件2,材料请提交至  CHIEC@qq.com 。参加创意组现场答辩的团队须准备10分钟的陈述和5分钟的回答问题,参加初创组与成长组的团队须准备15分钟的陈述和10分钟的回答问题,遴选各组一定比例团队参加决赛。

3.决赛阶段(2016611日—614日)。各参赛团队提交修改完善的商业计划书以及相关资料,参加项目路演答辩。参加创意组现场答辩的团队须准备10分钟的陈述和5分钟的回答问题,参加初创组与成长组的团队须准备15分钟的陈述和10分钟的回答问题,决出金、银、铜奖,遴选出参加省赛复赛的候选团队。

五、评审规则

校赛金银铜奖的评审规则参见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主要强调创新性、商业性等。

六、大赛奖励办法

创意组、初创组以及成长组分组比赛,并分别设立以下奖项:

金奖,各组报名参赛队总数的3%

银奖,各组报名参赛队总数的6%

铜奖,各组报名参赛队总数的9%

获奖者均颁发由主办方与组委会制作的获奖证书及奖品,本科生获奖者均可获得校级SRTP学分认定及奖励(见《东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鼓励奖实施办法》),研究生获奖者视为以第一作者发表校庆论文一篇。

省赛参赛团队项目在下一年度的省级、国家级SRTP评审中予以立项或在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予以立项。获得省赛金奖的项目获得下一年度国家级创业实践类项目2~3万不等的资助。获得国赛金奖的项目直接获得下一年度国家级创业实践类项目资助10万元。(以上资助的具体管理办法详见东南大学省级、国家级SRTP等相关管理文件)。

每位获奖团队的校内指导教师可获得指导SRTP项目相应工作积分,每个项目团队校内指导教师不超过4名,并对优秀校内外指导人员颁发“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导师”聘书。指导教师指导项目获省赛一等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参考。

本次大赛将由投资界评审专家在所有参赛项目中评选产生创业潜力奖,名额不限。获得创业潜力奖的项目将获得5-30万的创业特别基金(创业特别基金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所有获奖项目全部进入东南大学“彩虹创业项目库”,获得加速孵化、融资通道、人力资源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项目组成员也将同时进入创业专项人才数据库,优先获得加入高水平创业团队的机会。

七、竞赛组织

本次大赛由东南大学教务处牵头,由东南大学教务处、创业教育与研究中心、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科技园、研究生院、学生处等部门共同主办。

大赛组织委员会是大赛的领导机构,负责竞赛的总体目标定位与组织协调;大赛专家委员会是大赛的项目评定的专业机构,负责竞赛项目的评审、现场答辩等工作,指导、帮助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运营组是大赛的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安排、奖励落实、后期服务以及宣传企划等竞赛工作事宜。

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任:郑家茂、吴 

任:陈志斌、雷 

    员(排名不分先后):江  汉、陆  挺、毛惠西、孙莉玲、张玉林、李  东、孙岳明、金保、熊宏齐、姚志彪、沈孝兵、李克川

    书:沈孝兵

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会

    任:李 

任:邱  斌、姜击波、周 

    员(排名不分先后):沈孝兵、朱志坚、胡汉辉、匡  辉、康  涛、王  尧、赵剑锋、

  卉、孟  桥、汤勇明、汪  丰、张  璐、李 

法律顾问:王 

    书:朱志坚

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运营组

    长:李 

长:徐春宏

    员:朱志坚、葛沪飞、张晓玲、任亚梨、杨文燮

    书:葛沪飞

大赛运营组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任亚梨(52090233)、朱志坚(13327806320)、葛沪飞(18651895769

        E-mailCHIEC@qq.com

        微信公众号:彩虹创新创业大赛

八、解释

本章程解释权在第二届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东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附件2.

商业或项目计划书提纲

第一章     执行总结(此章节是后续各章节的总结和提炼)

1.1      项目或企业背景

1.2      项目或企业规划

1.3      市场分析

1.4      行业竞争分析

1.5      组织与人事分析

1.6      财务分析

1.7      风险分析

第二章     项目或公司简介

2.1      项目或公司概述

2.2      项目或公司服务及业务简介

2.3      发展规划

第三章     市场与竞争分析

3.1      市场现状

3.2      市场前景

3.3      目标市场

3.4      市场营销策略或商业模式阐述

3.5      竞争分析

第四章     运营分析

4.1     生产组织

4.2     质量控制

4.3     组织管理

4.4     人事管理

第五章     财务分析

5.1     投融资分析

5.2     财务预算

5.3     财务分析

第六章     风险分析

6.1     风险识别

6.2     风险防范及措施

6.3     风险资本退出

第七章     团队介绍

附录:各类附件证明材料
附件3

各类商业(项目)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一、“创意组”商业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1.充分体现项目创新性。应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体现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2.商业模式阐述清晰。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项目的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3.重视项目团队建设。阐述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创业顾问,寻求的主要投资人和拟分配的持股情况;对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4.带动就业前景情况分析。对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规模等情况的分析和预判。

二、“初创组”商业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1.充分体现商业性。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成长性方面,重点阐述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

2.创新性。应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体现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3.团队情况。主要阐述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4.带动就业前景。对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等情况阐述。

三、“成长组”商业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1.充分体现项目的商业性。围绕经营绩效方面,重点阐述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获得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轮次、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成长性方面,重点阐述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

2.团队情况。主要阐述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3.创新性。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体现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4.带动就业前景。阐述要点包括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

 

抄送:学生处 团委 科研院 档案馆

 东南大学教务处                     2016514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