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坛宗师,著名电气电子学家、教育家陈章教授(1900-1992)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9-01-08浏览次数:2346

管致中 孙文治



 陈章(1900—1992),字俊时,著名电气电子学家、教育家。1932年受聘中大后,毕生服务于中大电机系及其后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自1935年至1978年长期担任系主任,在19441949年问,还两度担任中大工学院院长,为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至巨。

 陈章教授,原籍江苏苏州,生于1900529日。其父陈希濂,乃清光绪年间举人,民国后执教于东吴大学。他于1914年自东吴大学附中转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中,1917年直升大学部电机科。1921年毕业留校,适逢学校改名且增设大学助教编制,因而他成为交通大学首届毕业生和我国首批助教之一。1924年夏,去美国普渡大学电机系深造,翌年秋,获硕士学位后,在通用电气公司任学生工程师。

192610月陈章回国,任广州无线电台工程师,兼任黄埔军官学校无线电高级班上校教官。19282月任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上校教官,同年10月受聘为国立浙江大学电机系副教授。1931年回交通大学任物理系副教授。

1932年秋,陈章受聘为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从此就与中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该系曾先后主讲电工基础、电力传输、电照学、电话学、电力厂、电力铁路等课程。1935年原系主任许应期辞职他就,陈章教授接授无线电工程课程,并受罗家伦校长之聘,接任系主任。他主系后,鉴于我国电信事业长期为英美所垄断,而国内各大学电机系都偏重电力人才之培养,于是他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即开始广延名师,增添电信设备,锐意发展电信教育,经其苦心经营,使电力、电信两大学科在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能并驾齐驱,这是卓有远见的决策和措施。

1937年抗战爆发,罗家伦校长果断决定一举将中大西迁重庆,陈章教授带领全系师生员工日夜奋战,不顾敌机轰炸,把全系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全部装箱,按期运抵重庆,无一丢损。当年12月初,中大在重庆正式上课并开出完整实验。他举家内迁,与全系师生员工共赴国难,坚守教育岗位,团结同仁,为国育才。他延请名师,在国内率先开出电子学等课程。他视实验设备为珍宝,在实验室旁建有防空掩体,空袭警报一响,必先带领大家把仪器设备搬进掩体。1939年该系在国内首先创设了招收电力、电信研究生的电机工程部(1946年改为研究所)。中大由于及早一举西迁,不仅避免了其他大学辗转迁移折腾之苦,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抗战八年成为中大发达鼎盛之黄金时期,而中大电机系在陈章教授苦心擘划下,也成为当时全国学子众所向往的全国师资设备实力最强的电机系。

1940年原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在重庆设立分校,教育部任命徐名材为校长,陈章曾一度兼任教务长,其时该校不少实验、实习均在中大进行,不少课程均由中大教师兼授。1940年起陈章教授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系主任FETerman所著的最新教材《Radio Engineering》译出,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直到1950年,他连续将其第一至第四版先后及时译出,可以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就读电信的学生大多为此书之受益者。

 陈章教授治学极严,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予以辞退。该系不但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每年暑假都安排三年级学生到工厂实习一个月,接受工程训练。抗战时期的中大学生大多是远离家乡辗转慕名考入的优等生。他爱生如子,不时教育他们立志救国、勤奋学习,战后还要建设国家,处处备加爱护。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帮助解决。至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他更是费尽心机,利用他的广泛社会关系推荐介绍,使之都能走上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

 陈章教授早年就已在我国电机工程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1932年就担任中国工程师学会董事兼《工程季刊》总编辑,1937年任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重庆分会书记。1941年顾孟馀继任中大校长时,仿效欧美以学术造诣上有声望之教授任大学图书馆长,聘请陈章兼任中大图书馆馆长。19445月校长顾毓琇又聘陈章任中大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系主任。当时工学院乃校中规模最大之学院,学生逾千人,而院长、系主任皆无副职,他在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中操劳情景可以想见。

1945年抗战胜利,陈章教授以一年休假返回上海探望老母,为不影响工作,向吴有训校长辞去院长职务,院长由刘敦桢教授继任。194610月中大复员南京,他假满回校,正好忙于全系开学。此时及随后数年,他还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南京分会会长。19477月吴有训校长复聘陈章教授为系主任兼工学院院长。这段时期,电机系增聘了多位知名教授,又引进了大批二战期间美、日军用先进电子设备,包括各种测试仪器及通信、雷达等整机设备。实验室亦随之发展为电工、电机、无线电、有线电、电子学等五个。他又卓有远见地筹集外汇向美国订购了一整套电子管制造设备,19496月运到,为此后该系首创电真空专业创造了条件。这些措施亦为此后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电子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10月,受当时政府委派,陈章教授等四人组团去法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无线电广播组会议,继而又去黎巴嫩贝鲁特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会后还到美国考察了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多所大学,后于19493月回国。在此期间,工学院院长一职由钱钟韩教授代理。

19498月,学校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陈章教授仍任电机系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将电机系分为电力系和电信系,由陈章教授担任电信系系主任。1953年再次院系调整中,集中华东地区的有线电于交通大学、无线电于南京工学院,于是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校的无线电专业的师生、设备均并入,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南工无线电系,仍由陈章教授主系。多校师生云集一系,关系复杂,作为系主任,他妥善安排,发挥每人专长,使各安其位。这样形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有清华,南有南工”的全国仅有的两个无线电教育基地的布局。

 在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上,陈章教授对于苏联高校注意打好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完全赞同,但对专业11径过窄以及以无线电设备为对象设置专业课程则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对“业务一边倒”的提法不以为然。1956年在中央“双百方针”的指引下,陈章教授组织全系教师讨论修订教学计划,提出了不以设备为纲而以学科为纲的教学课程体系,准备取消设备课,新开设半导体电路、信息论、脉冲技术、微波技术、雷达原理等新课,并让五位教师分别备课。当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教学计划工作会议,在以陈章教授为组长的全国无线电专业组会议上,由南工钱凤章教授对方案作了具有说服力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最后决定作为该专业的第二方案供各校选用。但在1957年政治运动冲击下,该方案亦被否定,而南工无线电系仍开出了脉冲技术、微波技术等新课。

1955年底,高教部和二机部曾决定将南工无线电系、交通大学有线电系和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全部内迁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作为五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的陈章教授,一面积极参与新校筹建,一面却认为将沿海三个无线电系集于内地一校,不利于国家全面发展电子学科与电子工业,亦不利于江苏这一电子工业基地的建设。于是他邀集系内教授联名向国务院周总理直言陈辞,请求重新考虑,同时江苏省委亦向国务院反映了同样意见。周总理乃指示两部收集和研究了要求留下南工无线电系的各方反映意见后,及时果断地作出新的决定,停迁南工无线电系.抽调该系部分骨干教师支建新校,运抵成都的设备全部运回。这是国家领导人倾听专家意见认真调研作出正确决策的一个极好范例。这一决定对此后几十年南工乃至江苏的发展影响深远。

1960年底南工党委适应国家人才需求,要求原在无线电系的电真空专业独立建系,经过一年筹备,于1962年建成由陆钟祚教授为主任的电子工程系,而陈章教授仍任无线电系系主任。后来的发展证明,在陈章教授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师领导下、在几代后继人的努力下的这个系,尽管历经上述分设电力系、支建成电、分设电子系的三次裂变,却始终是全校教学质量高、师资实力厚、招生人数多、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重点大系,始终能在全国教学改革中务实创新,不断作出贡献。而今日在东南大学占有重要地位的电气系、无线电系、电子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精密仪器系以及多个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亦都是由陈老主持多年的中大电机系派生组建而发展起来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南工无线电系把在“教育大革命”浪潮中设立的十一个专业和十九个工厂调整为无线电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雷达、水声工程四个专业和一个工厂,大力开展了国防和工业的各类科研项目,编写出版了成套的教材和专著,形成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并进的生机勃勃的局面。此时,陈章教授亦受高教部聘请,担任电工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无线电基础组的组长。正当以科研促教学再度即将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之际,史无前例的“文革”大浩劫来临,陈老亦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抄家之类的遭遇。但不久后,他仍坚守教学岗位,为教师讲授英语课,直到1978年退休改任终身名誉系主任。在中国,能在同一个系坚持教学工作并同时连续担任系主任达四十三年之久者,可能只有陈老一人。

 陈章教授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热心于各种社会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任江苏省电子学会首届理事长,后任名誉理事长。八十年代,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名誉理事。他于1950年参加九三学社,后任该社中央委员。五十年代初起,历任南京市首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一至第三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第四届委员和第五届常委。

1980年陈老以八旬高龄受教育部和学校委托,率教育考察团一行五人赴美国东部多所大学作了为期一个月的参观考察。回校后,陈师立即撰写了长达一万六千字的《访美随笔》一文,详尽地记述了见闻、感想与建议。此后,这位“不老松”还在寓所以其颤抖的手笔耕十余年,写下了许多回忆中大、交大史实和人物的文章,以及对教学改革、文字改革乃至建设苏北铁路的许多建设性意见的文章。1985年陈老以八十五岁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在转正后《入党前后》一文中写有:

我头脑还清醒,是非能辨,还有一支笔、一张嘴,我要不断地提建议、作评论、写回忆,希望从中对国事有所裨益。

 陈老这种拳拳报国的赤诚之心,老而弥坚,堪为后世楷模。

1992年初,陈老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积攒所建私寓出售,以二十万元捐赠东大,设立“陈章黄吾珍奖学基金”,每年奖励两老耕耘过的四个系的五名学生,开创了学校教工个人设奖学金之先例。199229月陈师病逝于江苏省人民医院,享年九十二岁。子女遵其遗命,当天将遗体奉献给南京医学院解剖。旋于1993年清明节,由从美国、北京、台湾地区、南京齐集的子孙辈会同校系同仁后辈按陈老遗嘱将其骨灰撒入长江和苏州郭巷镇河中。一位生于清光绪年间、历经世变的老学者,能对自己身后处理有如此胸怀,令人无限钦佩!

 陈章教授在教育事业上功绩卓著,道德品行高尚,确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2000529日东大无线电系师生和众多校友和陈老子孙们集会,纪念陈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并在该系门厅矗立了由众多陈老门生捐资请吴为山教授雕塑的半身铜像,以志其功绩,励育后学。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月,第507-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