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院70周年、办学99周年华诞,特发起“七秩传音”栏目,传音校友的青葱岁月、四系故事等。
一件小事
疫情期间,多了些时间在家,就整理照片。看到系里的毕业合照,想起一件小事。
九七年本科毕业回家休整了一个月,有很多时间听收音机。当时湖南广播电台有个节目叫夜色温柔,主持人是柴静。那时她还没去中央台做主持人,在长沙的热度大致相当于南京的吴继红。听了她的节目,突然想要说点什么。也许是因为回家的火车开得太快,没有机会和大家认真挥手告别?也许是因为毕业聚会在钱柜见到了一堆电台主持人,觉得可以和她们聊聊?或者也许只是因为庆祝香港回归,在大礼堂的上空看过了漫天烟火?说不清。现在记得的只是给柴静写了一封信,说我刚刚毕业,想去电台做个节目。
过了几天,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我是柴静。接下来她就说,如果想来,可以过两天晚上去电台。
有时间就是好。找磁带,写稿子,两天全部做完。柴静的节目听得不多,吴继红的肯定听了不少。有样学样,你永远可以相信四系同学的动手能力。
到了约定的时间,兴冲冲的跑到电台。当时穿了个凉鞋踢踏过去,在传达室老头怀疑的眼神中给直播室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柴静的帅哥同事,说柴静临时出去了,晚上他代班,让我直接上去。
上去之后看到帅哥也穿的是凉鞋,我就坦然了。
帅哥亲切的说还有几分钟直播,可以先学一下音乐的切入和淡出,别的反正也用不上。我说要不要先看看稿子。他说不用,没事。
好吧。红灯一亮,帅哥开场。音乐一起,控制台就全交给我。又放磁带,又要讲话,一通手忙脚乱,我连紧张都忘了。
记得背景音乐里放了四首歌。
第一首就是黑豹的“无地自容”。这是大一时候在浦口新区打篮球时听得最多的旋律。对于新区的日常生活,稿子里有个总结叫“一二三四”。每天打一场球,睡两个觉,吃三顿饭,上四节课。人潮人海,海阔天空。
第二首歌是杨紫琼的“爱似流星”。大二到了本部,这是早操之前大喇叭里的标准配置。激昂的前奏一响,就要把自己拎出被窝,塞进衣服,弹出宿舍。冲到十四舍门口,正好唱到“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看清楚,然而我已经看不到来时的路。”的确,来时的路上挤满了睡眼惺忪的同学,当时能看到的只有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飞奔。
第三首歌是李晓东的“没有想法”。大三时候《校园民谣》的磁带已经出到了第二辑,晚上宿舍卧谈会之后听得最多的就是这首歌。卧谈会的主题在稿子里也总结过,无非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同样的歌配着同样的话题,不同的时候往往却还有新意,这也是住宿舍的乐趣。不过用随声听要重听一首歌,只能手动把磁带倒回去。熟能生巧后,我已经能按键一下就倒至开头,简直有神枪手一击致命的感觉。可惜每每此时都是万籁俱寂无法炫技,只能怀才不遇没有想法一头昏睡过去。
最后一首是罗文甄妮的“铁血丹心”。大四的六月天要去静海寺代表学校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的敲钟仪式,同一天晚上全宿舍还在南京同学家聚会。离开静海寺已是深夜,骑着破自行车一路狂奔于无人的街,赶到同学家,喝得人事不省的同学们已经东一个西一个倒在房间各个角落。唯一清醒一点的兄弟陪我弄了点东西吃,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电视里的热闹已然落幕,房间里回荡着的正是“依稀往梦似曾见”。
稿子读完,音乐淡出,帅哥对我比了个OK的手势。心里像放下了什么,又像丢失了什么。
回到家,外地出差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无意中听到了收音机里我放的音乐,让他想起了很多自己的故事。
这个节目,其实是想送给同学们的。当时没有条件广播,现在报告一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