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希望之花——记东南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共青城分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15浏览次数:4119

   

 

    在来到共青之前,虽然我们采访小队已经做好了条件会很差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有一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想的太局限、呆板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确实没法体会到支教生活酸甜苦辣的那种立体感。

一、共青生活初印象——住宿

  前两届支教团的成员都是住在当地学校安排的宿舍里,但这次学校宿舍资源紧张,实在是安排不过来,我们的志愿者只能在共青城自己租房子,而在这之前他们并没有被告知这个情况,在人生地不熟的共青城,租房子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志愿者们在旅馆着急上火的住了一天,才找到一间可以马上可以入住,并且房租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房子。

  刚住进去的时候,房子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床,别的再没什么了。于是男士们只能打地铺睡了一阵子,房东对志愿者们还算不错,后来补齐了五张床,总算是一人能有一张床了,逐渐搬来的还有老电视柜、饭桌、小茶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办公桌等家具。餐具是继承自前两届支教团的,不需要购买,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做许多事比如买煮饭做菜用的电饭煲、电磁炉,为房子连上网线等等。手上的钱付完三个月的房租和押金,置办生活用品之后直接告罄,只能预支了一笔额度外的钱。但至少是安顿下来了,有了家的感觉。

  房子是九十年代初建的,上下楼的楼梯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整个黑漆漆的一片,阶梯高矮不均并且异常的陡,下楼梯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厨房和卫生间积水严重且排水困难,厨房的洗菜池完全没法下水,如果不人为清理,那味道可以想象。窗户没有纱窗,内部的房间别说锁,连插销和把手都没有。虽然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但每个房间都非常狭窄,可以戏称“袖珍”了。

  条件虽然不大理想,但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们总是乐呵呵的说,哎呀还好啦,已经比前两届的前辈们幸福多了,我们来这里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们教好,能把他们教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其他的困难,都是纸老虎。

                 

二、工作分配——支教使命

  因为是自己租的房子,志愿者们还得自行准备好交通工具。张宾学长和张小龙学长各自租了一辆电动车,其中一辆的续航能力是三十分钟,另一辆则是勉强能在所租房子和西湖小学间来回三趟(步行仅十分钟的路程)。

  张宾学长被分配在了共青城下辖甘露镇的一所村小,整个学校仅仅80多位学生,8名教师。他每天早上骑电动车大概半个小时到学校后,要马上给电动车充电,回到家后也得马上进行充电,否则就没法骑行了。某次学校停电,张宾学长只能一会踩、一会推,走走停停的回到家。除了路途遥远、交通麻烦外,张宾学长还承担了相当重的教学任务,他负责了三个年级的教学,包括语文、英语、数学、自然等等。

  雷聪学姐被分配到了甘露镇的镇中心小学,负责的是一二年级的体育音乐等课程。虽然看起来课程轻松,但是其中的辛苦却是不言而喻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大多处于完全不懂事的年龄,教学过程非常吃力,特别是体育课,体育课是一门不留心就容易受伤的课程,孩子们又活泼好动,管理起来实在是万般滋味在心头,要处处考虑周到,夸张点说就是“殚精竭虑”。

  吴晓纯学姐和张小龙学长则被安排在了共青城西湖小学。西湖小学是当地最大的小学,在校学生超过三千人。由于教室和教师不够,每个班的学生都超过了70人,而且每个老师都兼着主课和副课,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我们的志愿者都是教学新手,要一边学习如何教学,一边上课,备课和批改作业用的时间都得是老教师的好几倍,恨不得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汪晓慧学姐和居奔学长则是在共青中学任教。中学的新校区建在西湖小学的后面,在校人数也是非常的多。汪学姐负责初二两个班的物理和五个班的信息课,居学长负责初二、初一两个年级各一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在共青中学,每个班也是超过80人的超级大班。在教学的同时,他们还要负责学校的卫生和纪律督察,责任也是颇大的。

  上课之余,志愿者们还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买菜洗菜煮菜,一开始虽然新奇,但日子久了却是实在辛苦,志愿者们立了个小账册,设置了公共钱包,专门用于买菜和买生活用品等,时时刻刻都得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不浪费一分一毫。每天除了烦恼、思考备课教学之外,还要考虑茶米油盐酱醋等等,这就是生活啊!

  教学的任务虽然辛苦,但同时又非常充实,学生们有时可能很顽皮,但每个孩子拥有一颗强烈的求知的心。志愿者们的日子清苦却充满着幸福,看着学生们一点点的成长,感受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家住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加油鼓劲,苦中作乐,每天房子里都充满着志愿者们乐观自信的笑声,每个人都努力地发挥着自己的能量,让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快乐。共青城的老师们提起前来支教的志愿者们无一不是翘起大拇指,对他们的乐观、勤奋、负责、好学赞叹不已,更加期待他们未来的表现。


三、支教者的成长——信念

  在这两天采访的日子里,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来支教,我们就是最最普通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他们把自己当作是最普通的菜鸟教师,不断的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花别的老师几倍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忙的除了上班买菜之外再没其他闲暇时间去进行逛街之类的业余活动。

  在共青城有他们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这么多人一起在外租房子住,第一次自己买菜,第一次搭伙做饭,第一次备课,第一次上课,第一次接受自己学生的问好,第一次和同事打招呼,第一次经历地震等等。就如同他们所说,他们在共青城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其他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碰到的,这八月底开始的支教生活,虽然仅仅开始了半个月,却似乎比以前过的二十年都要来的漫长和丰富,让人记忆深刻。

  在这之后的一年,他们仍将在共青城继续挥洒他们的汗水与青春,但我想,这播下的志愿者们的汗水,浇灌的是共青城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之花的孩子们。愿这花,开的茂盛,开到璀璨,开的茁壮!!!

  让我们记住共青城分队六位志愿者的名字:张小龙,张宾,居奔,雷聪,汪晓慧,吴晓纯。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