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和坚持,正是科研的样子——2018年东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蒋卫祥教授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8-05-31浏览次数:5064

  

日前,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正式公布,信息学院蒋卫祥教授作为东南大学入选的8人之一,可谓年轻有为。

  

  

很有幸的,我们接到了教授接受采访的消息。电波传来的声音年轻,坚定而平和,这样声音的主人进入这个领域十年出头,就已经成为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全国百优获得者、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编写超材料领域中英文专著各一本,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1500余次……

  

与超材料的“十年之约”

问起蒋老师进入这行的契机时,才知道他是博士阶段由导师崔铁军教授的引领才踏入新型人工电磁媒质这一领域的,本科所读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的是与计算数学相关的知识。进入这个领域后,在兴趣的驱使下慢慢地从简单的问题研究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他说,新型人工电磁媒质,有时也简称为“超材料”,最早是由前苏联科学家Veselago提出这一概念,物理现象虽然很奇特,但是在当时没法实现。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后来30年都没有人过问这一领域。一直到1996,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Pendry教授首次提出了这种媒质的实现方式,从而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新发展。到2001,美国杜克大学Smith教授课题组通过实验实现了左手媒质,至此,超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事这个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多。

 

谈起学科历史,蒋老师如数家珍,而谈及学科前景,他更是很自豪地说:“这个领域一直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国际学术前沿研究,现在各国的政府部门、科研团体对这方面都很重视。所以,它既是前沿学科领域,又是国家发展需求,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近几年发展很快,个人觉得前景非常好。”

  

说到蒋老师和超材料的“十年之约”,不得不提的就是崔铁军教授的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崔教授和程强教授作为初始阵容进入这个领域,渐渐地有其他学生加入。从2008年左右,课题组开始实验研究,涌现了许多国际高水平成果, 2010年时,有两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的成果发表,2011年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从2013年开始,课题组在崔老师的领导下,提出了这个领域一些新的研究子方向,一个是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另一个是数字编码超材料。课题组从最初的跟踪国际一流研究,到现在与国际一流并跑,今后的目标是在某些方面领跑国际一流。

 

2007年进入领域,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蒋老师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惊喜和更多的“十年之约”。

  

兴趣和坚持一路相伴

  

几年前的蒋老师会说,兴趣是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而现在的蒋老师会说,除了兴趣,坚持也必不可少。每个领域聪明的人有很多,遇到的困难也很多,需要坚持才能走到现在、才能取得一些成果。所谓科研,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随着科研的深入,遇到的问题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此时,需要坚持,需要不断追求、不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才会不停进步。

  

    从博士生到博导,坚持到现在的动力,除了一如既往的热爱,还有了对学生的培养。“指导学生,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指导他们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在蒋老师看来,这份动力同样很重要。

  

因此啊,说到怀着这样一份热忱的蒋老师,他的同学们都是这样说的——

  

1. 蒋老师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在学习、科研和平时的生活当中,都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我们。工作中,蒋老师勤勉认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在科研学术方面,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我,并不断鞭策我前进,我感到受益匪浅,成长许多。

——17级秋博张信歌

  

2. 蒋老师理论功底非常扎实,科研认真严谨,很关心学生,学生有需要随时出现帮助。

——18级春博徐鹏

  

3.蒋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科研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为我们树立了科研的榜样。在学术上,蒋老师教会我们正确的科研方法,鼓励我们多读文献多思考,当我遇到困难时,总能提供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在科研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生活上,蒋老师也尽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鼓励我们平时多锻炼身体,让我们在东大感受到温暖。

——16级硕士柏林

  

4.蒋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平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循循善诱。蒋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17级硕士白士浩

 

有案前的严谨思索,也有羽毛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名山大川的亲历赏玩。热爱事业的人,大多也都热爱生活,拥有好奇、兴趣、热爱、坚持的人,便能一往无前,不负初心。

  

对学院同学们,蒋老师还有这样一些谆谆教导——

  

“据我个人了解,有些学生可能会过分追求和工程接近的学科,我个人的建议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基础学科的前沿方向,有一些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可能与工程相离较远、与我们的生活相离较远,但这些领域往往会有很多未知问题,换句话说,这些领域一般都是更容易出成果的领域。同时,从事前沿研究的同时也要和应用相结合,和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另一个建议是把眼光放长远点,不只是规划读书期间或者读完书的工作选择,还应该对人生进行一些规划,毕竟人生是一段很长的路。”

  

当如烈日,激情不灭,热爱不熄;当如涓流,蜿蜒不止,静水流深。

  

科研也是一种情怀,相信蒋老师,相信所有拥有这份情怀的人,都能走得更远。

  

编辑:秦胜楠